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回档少年时
  4. 第七十八章 刻骨铭心
设置

第七十八章 刻骨铭心(1 / 2)


x 张云起和初见赶到市一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多盛夏的太阳依然炙热高一高二的学生都已经放假了。

宁静的校园里除了知了聒噪的声音偶尔还能够看到的是并不多的步履匆忙的高三毕业生他们或是兴奋或是萎靡或是迷茫的神情在1995年夏天的树影里摇曳。

张云起和初见两人在班主任洛琳那里领了志愿填报表直接去了156班教室教室的前后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6科高考科目的答案。

张云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这个陪伴了他三年的宝座应该是这辈子最后一次和屁股亲密接触了。

教室里的学生并不太多三三两两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想来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对完答案思考纠结怎么填志愿去了。

至于大家考的怎么样其实是不需要问的。

答案已经全都写在了脸上。

几家欢喜几家愁。

眼下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未来该怎么办?

考得好的同学自然是心情愉悦填报志愿也相对任性。

考得差的同学这个时候选择的空间就很小难免迷茫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办。

复读?

或者去打工?

还是按照分数选择一所并不称心如意的垃圾学校?

总之现在这群依然稚嫩的少年人要在懵懵懂懂的年纪里做出影响一生的决定。张云起想起了这样的一句话:为什么要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付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要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的荒原?

没有答案。

张云起拿了一张白纸望向黑板准备对答案。

其实他之前已经私下对过一次答案心里有数这次只是根据官方公布的答案再确认一下。保险一点。

要知道在1995年湘南省的高考采取的3+2模式文科是语数外加历史政治总分750分。这时候实行的是先估分再报志愿而且不是平行志愿所以精准估分再进行志愿填报是非常重要的。

要是估分太低就不敢报好学校。

要是估分太高报了好学校又录取不了的话就可能去到第二、第三甚至第四第五志愿的学校。

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平时成绩稳居年级前列估分错误往往落选第一志愿去不成心仪的学校。成为青春里又一桩重大遗憾。

至于填报志愿还是得自己经过深入细致的了解以后心里有数明确自己的意愿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然而很多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大都是懵逼的什么也不懂往往家长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导致挑选不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比如计算机软件专业(95年部分高校已开设该专业)在张云起看来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有前景的好专业但很多学生这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嘛的。

当然每个学生填报志愿考虑的因素都不一样张云起考虑的因素按重要性依次排序是城市、学校、专业并结合他的职业兴趣。

为了兼顾事业他觉得适合他念书的城市是省城里津。

以他预估的成绩里津市只有两所高校适合他中南大学和湘南大学都是后世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双一流大学。

从录取分数线上看两所大学也颇为相似但就大学排名而言中南大学是比湘南大学高的在后世中南大学a类(a-及以上)的学科有12个湘南大学只有5个。

问题在于张云起很早以前就想好选经济管理类的专业。

中南大学以工学和医学为特长。在经济类领域湘南大学相对具有一定的优势后来还合并了原隶属于人民银行的湘南财经学院。

另外一点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个人喜好了。中南大学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而湘南大学则致力于成为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的综合性世界一流大学。历史悠久办学起源于宋朝的岳麓书院以“千年学府”美名饮誉世界。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听起来就充满了历史文化底蕴。

张云起也想如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那些彪炳史册的伟大校友一样在思想的圣殿里被熏陶的如痴如醉。

综合这些后他决定选择湘南大学。

整个志愿填报反映的是他自己的想法不是父母和老师的想法。

至于初见绝不会有什么意外她的估分成绩大概率只有北大清华能匹配。

北大是文理科都很好的综合性大学相较清华更为综合北大精神也更值得认可在历史上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得更紧密。90年代的湘南省也普遍认为理科生应该优先考虑清华大学文科生则是选择北大。

初见是文科生北大是最合适的。

张云起对完答案后估分626分根据90年代这几年湘南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感觉上湘南大学没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学校应该会想办法帮他变成没问题。

拿起志愿填报表张云起正准备填这时候看见田壮壮和余青青、于小蕊、林雨晴几个人走进教室田壮壮似乎考的还不错兴高采烈的迈着八字脚走路带风。

张云起问道:“填的哪儿?”

田壮壮趴在张云起前面的课桌上笑嘻嘻的:“第一志愿是广东海洋第二志愿是湖南农大第二志愿是福建农林。”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