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水浒新秩序
  4. 第九十章 大丰收
设置

第九十章 大丰收(1 / 2)


政和三年,大宋皇帝赵佶诏颁数年前制定的“宫廷雅乐”大晟乐于天下。

向宋c辽两国同时称藩的小国高丽,也“有幸”被赐天朝雅乐。

以刑部侍郎枢密院知奏事李资谅为首的高丽使节团,便是以“谢上国赐乐”的名义出行。

不比仓促立国,没有底蕴的金国和大元,大宋文华鼎盛,极重礼仪。

尤其是外交上,容不得有丝毫的差错。

赵佶登基时,辽国在公文中误将宋帝嗣位写为登宝位,大宋便提出强烈抗议。

辽国两个宰相一个御史中丞因为此事赔上前程。

宰相郑颛贬官出颛知兴中府事,韩资让为崇义军节度使,

御史中丞韩君义为广顺军节度使。

这种政治习惯下,大宋对各种外交礼仪的规范自然极为细致。

具体明确到各藩属国的进奉使见辞仪,都有详细的流程。

高丽进奉使见辞仪如下:

见日,使捧表函,引入殿庭,副使随入,西向立,舍人鞠躬,当殿前通高丽国进奉使姓名以下祗候见,引当殿,使稍前跪进表函,俯伏兴讫,归位大起居。

班首出班躬谢起居,归位,再拜,又出班谢面天颜c沿路馆券c都城门外茶酒,归位,再拜,搢笏,舞蹈,俯伏兴,再拜。

舍人宣有敕赐某物兼赐酒食

辞日,引使副入殿庭,西向立,舍人揖躬

如此复杂而严谨的礼仪场合,高丽使臣与大宋天子之间,不可能有单独接触的机会。

除非皇帝有事召见,使臣就只能与鸿胪寺官员打交道。

李资谅入宋前,打定“见日”仪式后,再找机会向鸿胪寺官员,通过话术套取情报。

没想到这事根本不需他操心,“见日”后,鸿胪寺丞便来传话。

三日后,天子御右文殿,策高丽进士。

其后,设鹿鸣宴,赐高丽正使李资谅同宴。

宗主国大宋策高丽进士,百年来独此一回,绝对是了不得的政治大事件。

鹿鸣宴,因在宴礼上演奏升堂乐诗经鹿鸣而得名,本属于吉礼“乡礼”的范畴。

大宋升格到朝堂宫廷宴礼规制,是殿试文武两榜状元设宴团拜的盛典。

而自己这个藩属国使臣作陪鹿鸣宴,在大宋的外交史上,也从未出现过如此高规格款待外的先例。

此事过于蹊跷,李资谅深知自己没有值得大宋天子如此礼遇的资格,皇帝此举,绝对是有要事相授。

而且,他也隐约猜到了天子的想法。

不过,无所谓,皇帝的想法不重要,听听就完了,只要回了国,天子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但能借此良机,实现自己此行的目的,则是求之不得。

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当代高丽国主王俣即位,立即遣使辽国,上表请封。

但对另一个宗主国大宋,却没有及时采取任何行动。

直到五年后的大观四年,大宋才遣使高丽,宣读天子对高丽国主王俣的册封诏书。七八中文柒捌

使团正使是王襄,副使为张邦昌。

正使王襄宣读“权高丽国王”此举是针对高丽未在国书中使用大宋年号的行为的册封诏书后,

张邦昌又传下一道密谕,奉劝对方应该珍重宗藩之礼,切勿做天朝恼怒之事。

王俣赶紧解释,希望达成谅解。

并考虑在适当的时机遣使前往汴梁叩见天子,当面致歉。

高丽权臣李资谦利用了这个机会,让自己的弟弟李资谅担当此任。

自睿宗八年公元1112年开始,李资谅便多次代表高丽,出使宋c辽两国。

其人第一次出使大宋时,童贯刚从辽国带回提议“联女直伐辽”的赵良嗣。

大宋皇帝赵佶正欲用兵辽国,急切要联络对辽作战的关键盟友女直人。

早在仁宗和神宗时期,大宋朝廷就制订过联合高丽对抗辽国的战略规划,并实现了部分战略目标。

高丽使臣李资谅来得正是时候,天子很快就想到了仁宗c神宗两朝的战略规划。

欲要借道高丽,出钱粮甲械援助女直人,

武装这帮生番,让他们不断给辽国放血。

天子借机召见了高丽使臣李资谅,提出“闻汝国与女直接壤,后岁来朝,可招谕数人偕来”。

彼时,持续十余年的曷懒甸争夺战结束不满三年,

在此战中大放血的高丽人,还未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

不管对此战观感如何,对女直人都是又恨又惧。

李资谅之兄李资谦,和崔弘嗣等人,都是高丽朝中的“反战派”。

他们正是利用反对旷日持久的曷懒甸之战,将尹瓘c吴延宠等人拉下马的,才上任的。

其人如何能背弃本方利益集团,为远在天边的大宋做这等毫无益处的事

李资谅只回了一句“女直人面兽心,夷獠中最贪丑,不可通上国”,便将天子的要求挡了回去。

也正是因为在这事上,受了藩属国使臣的白眼,让赵佶感到非常窝火。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