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掩耳盗铃的宁夏公平王

  傅宗龙在全旭手中没少吃苦头。

  然而,人性就是如此奇怪。

  坚贞不屈的傅宗龙向全旭低头了,也妥协了。

  全旭发现这个人还算有点本事,就放在身边充当参谋,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他在全旭身边,只是一个参谋。

  当然,纸上谈兵的参谋。

  在傅宗龙自从平定贵州的乱贼以后,共十四年当中总是一会儿得到起用,用不久就又免除了官职。这说明一个问题,他即使在华阳社内部,也是得不到重用的人。

  反正,多养着一个人,给他上校级别的俸禄,每个月二十四两银子,或者银钱减半,另外一半发放粮食,或者其他生活物资。

  比如:肉、酒、糖、等一些非生活必要物资,全旭也不差钱。

  辽南确实是一块宝地,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然而在明末,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严寒的天气,以全旭的能力,他还真无法克服。

  全旭非常清楚,他从遵化出发的时候,当时已经是农历的三月,冰雪已经开始融化,然而,辽南却依旧是冰雪覆盖,直到农历三月下旬,积雪依旧没有完全融化。

  如果遇到罕见反常的季节,农历八月份就开始下雪,可以供农作物生长的时间不到五个月。

  全旭不敢把将近二十万人的口粮,寄托在老天爷身上,一旦天气反常,就算不会颗粒无收,也会收成大减。

  干旱虽然可怕,可问题是,有喷灌,有水井,多少可以减少干旱方面损失,可是对于异常的寒冷,全旭可没有办法,他总不比安装一台人造太阳。

  当然,也可以建造蔬菜大棚,不过,问题是这样的成本太高,现阶段,全旭不准备过分投入。

  辽南可以发展,但是,却不能吸纳足够的多的人口。

  在全旭的计划中,辽南人口与东江镇人员,绝对不能超过二百万人,以二百万人作为一个红线。

  可是二百万人,也就是整个大明总人口的七八十分之一。

  在开发辽南的同时,全旭也需要未雨绸缪。

  大名府是一个好地方,可是未来将面临农民军的反复冲击,所以,大名府也有缺点,吸纳人口有限。

  全旭原先准备全面撤出全家庄镇,现在思来想去,决定全家庄镇只撤出造船和军器工坊,当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