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员是个有文化的人,他还学习过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所以一听到王学新说起这战术马上就明白了。

  “我还说是什么逃跑呢!”指导员说:“咱们把它当游击战打就成,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就成了!”

  “对对对,就是这意思!”王学新松了一口气,看来打仗也的确需要文化知识,否则许多战术问题都没法解决。

  接着就轻松了,指导员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上跟战士们强调一下作战思想,再单独找和尚谈次话,然后就没问题了。

  训练方面可以由孙铭来解决,这家伙似乎对狙击战术也有些研究,做起来也是有模有样的,让王学新省心了许多。

  王学新不知道的是,孙铭其实在暗自心惊,他其实是按照王学新画的战术图以及写的要点按部就班的训练,在此之前他从没想过还可以用狙击手担任掩护单位。

  此时用这战术一演练,就发现这是狙击枪远距弱火力与冲锋机关枪近距强火力的完美配合。

  尤其是王学新强调的狙击战术,比如第一时间寻找制高点、离墙狙击,以及随时为自己准备退路等等,都让孙铭叹为观止。

  只是以孙铭的立场,他觉得不适合在部下面前夸赞王学新……侦察连中有一半是晋绥军基层军官,孙铭认为不能让王学新比下去,否则会影响部下对晋绥军的信心。

  同时孙铭也隐隐感到李云龙组织的这次训练似乎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孙铭不知道的是,王学新其实对这种训练并不满意。

  这时期普遍使用的栓动步枪,比如三八大盖、中正式之类的,这些步枪其实都存在威力过剩的问题。

  因为经过统计,绝大多数的战斗都是发生在四百米左右,所以应该在三百米到五百米间的射程上达到火力最大化,这样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而这时的装备,要么就是射程远至六百甚至八百米的栓动步枪,要么就是两百米以内的冲锋枪,两百米至五百米间就是火力和射程的空白。

  这些枪其实都不科学。

  更科学的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威力弹,射程也在两者之间,于是既有冲锋枪的火力,又有差不多的射程,这就是近现代突击步枪的概念。

  此时的栓动步枪其实只要装上狙击镜就是狙击枪的概念,原本就更适合打狙击。

  这也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冷枪冷炮”运-->>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