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诡三国
  4. 第2813章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只花
设置

第2813章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只花(1 / 2)


汉中大城除了南郑之外便是上庸。

上庸之地又有一别称为东三郡只不过这个称呼出现在三国中晚期的时候当下来说还是称之为上庸、房陵和西城三县。不过从中晚期的这个称呼来看为什么不把汉中称之为西几郡而是将上庸、房陵和西城三地单独称呼为东三郡自然是有一些特别的原因。

早在东汉灵帝时期这一块地方都是隶属于益州的但是在后来张鲁和刘焉刘章闹翻之后张鲁割据了汉中南郑一带也就将上庸地区从益州版图里面给独立了出来。在张鲁时期上庸之地既没有完全投降于张鲁也没有和刘焉刘章取得什么联系当然同时也没有表示自己扯起大旗闹独立似乎就像是一个默默的旁观者蜷缩在这三小块的区域之中。

一直到了斐潜击败了张鲁之后兵临上庸城下之后上庸三地才投入了斐潜的麾下然后黄成坐镇上庸之地训练人马但是很快黄成变成了魏延在训练兵卒后续魏延进川上庸又在张则的鼓动之下半推半就和张则眉来眼去滚到了一起。结果没想到奸情还不算是多火热的时候所谓汉中卧虎就被直接揍成了南郑病猫……

上庸申氏兄弟顿时就是吓得尿都分叉了连忙又是表示他们跟张则一点都不熟而且他们都是受害者哭着喊着表示自己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斐潜派兵光复上庸等地云云然后还亲自前往长安表忠心。

只不过斐潜看穿了上庸申氏兄弟的鬼心思所以根本就没有去理会罢了。

上庸三地大多数时间都是属于鸡肋地区偶尔成为了战略要地但是也并不能持久往往是属于过度性质用完了便是随手一抛的类型。

地理上面的重要性么上庸三地也拥有。东三郡是连接荆州和益州、汉中三地的交通要道但问题是其境内多山虽说有沔水勾连相通但是三地几乎也是自成一体对外界长期属于半封闭的状态看起来像是有些山川地势的险要但问题是根本不成体系也无法有什么天堑拦阻所以只是不好走不是不能走。

因此只要任何人想要真心打上庸三地若是上庸三地没有外援基本上都能打得下来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历史上上庸三地也经常易手就像是历史上刘备进川又拿下汉中之后便是兵分两路一路派孟达从荆州北上另一路刘封从汉中自西向东顺沔水而下才便是直接逼降了申耽和申仪兄弟。

申耽和申仪的申氏家族在上庸之地深耕已久聚众超过千户在相对闭塞的东三郡这已经是一股强大的势力了因此对于上庸三地的治理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下基本上都是处于委任自治的状态。

当然这和申氏兄弟左右逢源的策略也是相关的。

或者叫做缩头乌龟策略也行。

对于这一块地区的处理不管是斐潜还是历史上的几个大老其实都很类似的也就是对付鸡肋的办法。

战争不是游戏。

除了像是吕布那样容易冲动的家伙之外大部分的正常人在发动战争之前一定会去考虑一下打这一场战争究竟是要什么?

倘若没有意义那么即便是某一块区域很容易被打下来作为决策者也不应该因为容易攻打就对其动心因为决策者需要考虑更高方向的战略。

上庸之地其实就是这么一块算是在三国时期非常着名的鸡肋地区……

就像是历史上刘封和孟达攻取了上庸其实是并不是简单的为了上庸的这三个县城而是为了展开后续的北伐洛阳和长安的准备!

因此在历史上刘备控制了上庸之地后仅仅过去了两个月关羽便是率领了荆州兵团直接进军开启了三国历史中最悬疑也最饱受争议的北伐行动攻击樊城和襄阳!

但是很多时候后世的人们在议论某些事情的时候往往只是片面的看待其中的成败甚少去考虑其他的因素比如在关羽进军樊城和襄阳的时候刘备和关羽其实都已经和即将步入花甲了……

那个时候刘备与曹操已经对抗了20多年。所以在成为汉中王之后一心想成就帝业的刘备难免有想法要在短时间内去解决战斗。夺占整个汉江上游和中游流域彻底完成北伐长安和洛阳的准备工作也成为了刘备急需解决和完成的战略目标。

尽管关羽是否应该在这一时期进行北伐存在争议但有其中一个环节是不存在争议的那就是历史上刘备夺占东三郡和樊城至襄阳一带这个军事目标是不存在任何错误的。

但是对着关羽被孙渣背刺荆州兵团迅速败亡甚至连川蜀的刘备都未能反应过来随后又间接引发了孟达的叛变最终东三郡地区被曹魏集团攻占。这一连串的变化成为了事实之后局势的变幻也让东三郡的战略地位发生了悄然的变化。简单地讲它由一个战略重地变成了鸡肋地区随后诸葛亮的几次北伐顶多就是希望东三地进行牵制并没有将其作为主力进军的方向。

由于荆州三郡已经失守就算蜀汉集团出兵攻占东三郡地区东三郡以北是曹魏集团而东三郡以南则是面和心不和随时有可能从背后捅刀的东吴集团。有过当年荆州偷袭的教训蜀汉集团断然不会做出将自己陷入南北夹击的局面的策略的。

东吴呢也是同样如此。已经占领大部分荆州版图的孙权对该地区也并无兴趣因为孙权即便把荆州作为北伐的支点他也完全可以走进攻樊城襄阳的成熟路线犯不着进入这片区域去爬山涉水。

北方的曹魏集团更是如此纵然他们表面上控制着东三郡由于这一带并非汉江的上游水陆逆流而上进攻汉中地区着实困难。从该地区南下进攻荆州又缺乏水陆的支持倘若南下征讨孙权。曹魏集团也完全可以从樊城襄阳一带水陆南下犯不着从山路崎区的东三郡出兵。

所以到了三国后期谁都可以打上庸三地但是谁都没兴趣。

包括斐潜控制了汉中对于上庸三地也没有投入多少。因为这一片的地区是汉民与夷民混杂的区域多山少平地人口较为稀少。训练山地兵倒是十分适宜毕竟周边都是山但若是派遣大军进驻无论从兵员还是粮饷补给都是难以得到有效补充。

因此斐潜大体上是将上庸作为附属之地来对待的既不轻易去放手也不会投入太多尤其是在没有彻底清除申氏兄弟在上庸地区的势力之前斐潜是不会重点对于上庸地区投入多少资金和气力的。

这所有的一切从战略上或是从地区的实际情况上也就自然决定了上庸地区如今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父母爱理不理兄弟姐妹皆无的一个状态。

人和人之间最怕相互攀比尤其是当申氏兄弟看着南郑成为了中转站点之后一路突飞勐进而上庸之地只能依靠着走宛城襄阳路线的小商队混吃混喝难免心中会产生一些落差。

地方豪强到了申氏这种级别再往上就不太容易了……

这些时日申耽和申仪几乎都是天天在发愁。

他们两个现在算是骠骑麾下但是除了一个名号和地方自治之外其余什么都没有给别说南郑之处的各种投资建设就连原本上庸三地因为战乱而受损的一些地区也都是没有理会。

申氏兄弟这一段时间来几乎将行程安排得满满的他们不仅是去了汉中还去了长安甚至偷偷摸摸的去了一趟许县和许县的荀或见了面之后又拉下老脸来做小陪着颍川荀氏陈氏等人饮宴作乐有意逢迎为的就是想要求出申氏一族的未来出路来……

只可惜荀或也很清楚申氏可以偷偷摸摸的挖斐潜的墙角来为申氏谋利那么将来申氏也自然是很有可能反过来捅曹操的菊花。因此荀或基本上就只是抱着有枣没枣随便打几杆的态度能在上庸之处给斐潜埋下些钉子自然是很好但是没有申氏兄弟的支持也无所谓。

虽然说曹军从襄阳往西就是房陵算得上是近在迟尺并且房陵之处几乎就是没有什么守军可是曹仁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对于曹军来说真正麻烦的不是上庸而是长安重要的不是申氏兄弟而是斐潜本人。

在这样的情况上庸的申氏兄弟能有什么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上庸三地之中地方豪强宗帅势力也不小不管是庸人还是氐人都有山寨部落但是这些部落山寨相互勾连在一起并非是为了对抗朝堂亦或是想要闹独立更多仅仅是为了自保生存。这一点上庸地区的这些少数民族和其他地区的目标述求并不太一样。

斐潜肯定不算是一个残暴的首领对于上庸等地的这些少数庸人氐人也同样没有采取什么非常严酷的政令这就使得即便是申氏想要挑拨离间都找不到什么特别好的由头更不用说让这些人替他去打生打死了。

申仪上一次去许县无非是想要左右逢源从中获利。

可是他失望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