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闲着没事儿,象毛文龙和陈继盛那样,为了拉揽而说媒,郭大靖是真的想让赵青山能过上好日子。

    在大连建房定居,原来的那些乡亲、邻居却在另一处村庄,不仅阿秀会适应一段时间,象赵青山等广鹿岛的工匠,也处在了相对陌生的环境。

    一个大男人,在工坊劳作完毕,还要回家烧火取暖,生火做饭,想想就觉得累。

    郭大靖坐在屋内,把将要投入研制的新武器的图纸加以完善,又想到了另一个改善工坊的措施。

    一边干着手头的活儿,一边进行研制升级,郭大靖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工坊的生产效率。

    火枪的威力提升,会让东江军的战力上一个台阶。而火炮,号称“战争之神”,起到的作用更大。红夷大炮在旅顺堡防御战的作用,便可见一斑。

    而抛石机虽然简单易造,可和红夷大炮一样,笨重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轻型的射程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以火药,或者其它推进剂为动力的火箭,以及制造起来并不复杂的臼炮,很自然就成了郭大靖的首选。

    在明朝,火箭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抗倭名将戚爷爷就在军中大量装备火箭。箭长5尺以上,绑附火药筒,能远射300步,倭寇见之丧胆。

    但在实用上,却远远不够。这或许是当时技术所限,或者是科技发展走了歪路。

    象什么“神火飞鸦”、“震天雷炮”、“火龙出水”,名字又酷炫又威武,但实际效果却不敢恭维,甚至根本没有应用于实战。

    要知道,火箭的结构比前膛火炮简单得多,制造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原理嘛,可以参照“窜天猴”。甚至于,形制也可以象窜天猴,加上飞行的平衡杆。

    在郭大靖的猜测中,火箭之所以没有在明军中普遍使用,最可能的原因恐怕是推进药不够科学精确,使火箭的射程达不到要求。

    所以,他对将要制造的火箭做了一些改进。主要由弹筒(内装推进药)、爆炸或燃烧弹头、尾翼这三部分组成,弹筒由铁皮卷制。

    最关键的推进火药,郭大靖采用了白糖、硝石、硫磺按一定比例融成的混合物,这是后世业余火箭-->>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