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在内地的大作战,本来应该是不愁补给,到处都是友军相助,可跨海远袭的东江军,却形同是孤军奋战。

    但令人遗憾,甚至是悲哀的,恰恰因为这是事实。谁能相助, 谁又能帮得上,放眼京畿地区的明军,还真是没有。

    准确地说,不是没有,而是指望不上。凭他们渣一般的战斗力,郭大靖不敢用, 也用不起。

    哪怕是袁崇焕所率领的关宁铁骑, 郭大靖也是同样的态度, 敬而远之。

    你想用,或者是能用,甚至是真的敢用。可用起来绝对不能放心,反倒会打乱本来的布署和计划。

    你安排这些友军守左翼,溃败下来,后果不堪设想。助力不大,祸患不小,有如拿着一把易碎的兵器打架,还得小心翼翼别与对手的武器磕碰。

    所以,不指望,也不使用,才是让人最放心的。就依据本身的兵力和战力来制定计划,来指挥作战,战果不管大小,也是最有把握。

    “建虏入关,遵化是退路, 蓟州则是前阻,是必须要拿下的。”毛文龙伸手点了点, 轻轻摇头,“本帅不认为凭蓟州守军,能够抵挡住建虏。”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若此,我军亦不会分兵袭取。建虏若退出关外,就让他们绕道从古北口而逃吧!”

    毛文龙深以为然,在判断中,远征部队与建虏差不多是势均力敌。分兵则是兵家大忌,处处想要,却又处处得不到。

    他当然不知道,建虏入关后并未强攻蓟州,而是从袁督师的眼皮子底下诡异地偷越而过。

    可即便如此,建虏在遵化受挫,要从蓟州、密云走古北口,守军也是无法挡住的。

    “我军登陆后,不张东江军的旗帜,而是冒充山海关的明军,袭取遵化后,构筑工事,以逸待劳, 迎击建虏。”郭大靖看向毛文龙, 征询的意味明显。

    毛文龙明白郭大靖的意思,就是让建虏产生轻敌之心,抱着能轻松夺回遵化的心思,沿原路撤退出关。

    东江军的倚坚防守,已经让建虏吃尽了苦头。为了不使其另转它路,有足够的警惕和准备,隐藏旗号和实力,是最好的办法。

    “此议甚好。”毛文龙微笑颌首,-->>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