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毛文龙的攻讦申辩中,就能看出袁崇焕的智商,以及性格弱点了。

    钱龙锡、王洽等人都在言辞中留有余地,可不象袁督师,张口就是大言不惭、大话连篇,终于是活生生把自己逼到了死路上。

    比如“五年平辽”,比如“必不令建虏越蓟州一步”, 不吹牛好象就不会说话一般。

    这一次也是一样,袁督师信誓旦旦地保证哈喇沁诸部得到粮食,感恩戴德,必不会叛明投金。

    崇祯从龙椅中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思考半晌,终于站定了脚步。

    朕是英明神武之君,自然也不会看错臣子。

    袁崇焕定是不知道束不的部投靠建虏的事情, 或者是被束不的部欺骗, 抑或者是束不的部投靠建虏是违心之举,还是心向大明。

    崇祯给袁崇焕想了数个理由,不仅是为袁崇焕开脱,更是在潜意识不承认自己无识人之明。

    朕简拔袁崇焕,恩遇无以复加,袁崇焕定不会辜恩负义,托付不效。五年平辽,袁崇焕定然能够完成,以慰朕心。

    崇祯又反复安慰着自己,以求甩开对袁崇焕的疑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是明君,不能以微暇而求全责备。

    崇祯重新回到龙椅中坐下,提笔给袁崇焕再写回复,依然是慰勉有加,全部希望又寄托在“五年平辽”的袁崇焕身上。

    不肯认错,总要找理由为自己辩护开脱;没有担当, 总要别人为自己的错误背锅负罪……

    这就是崇祯, 自诩明君,无比勤劳辛苦,把大明推向灭亡的皇帝。

    …………………

    不管毛文龙的弹劾,以及袁崇焕的反击,到底是谁胜谁负,郭大靖并不太放在心上。

    按照他的预测,多半是不分胜负,在朝廷的沉默中,舆论会渐渐平息下去。

    这主要取决于崇祯的态度,降罪于他寄予厚望的五年平辽的“名将”,显然是不可能的。

    或者说,卖粮给哈喇沁部,在哈喇沁部没有导奴入关前,这个罪名还不足以把袁崇焕拉下马。

    同样的,毛文龙因为东江镇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