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看来,郭大靖虽然杀起建虏来心狠手辣、毫不留情,但为人还是比较宽和可亲的。

    不管是对士兵,还是百姓,郭大靖也确实体现出这样的脾气禀性,就象毛文龙所说的心软。

    没人知道,郭大靖其实还有狠辣的一面,那就是别挡他的路。

    管你什么官阶,管你是不是皇帝的近臣,要是触犯到他的逆鳞,杀人也不会成为他的心理障碍。

    就象当初在广鹿岛的监军太监赵光,郭大靖可不只是吓唬他。如果逼不得已,是真的敢弄死他。

    “方公公,你也看到了土豆的产量,还有黑麦、玉米的适应性,更应该向万岁大力推荐。”郭大靖认为这件才是大事,朝廷的反应迟钝,让他甚为不解。

    方正化苦笑了一下,说道:“郭帅呀,你当杂家不上心嘛?西北民乱四起,有口吃的也不至于此。杂家春耕前便上奏过,秋收后的产量也报了上去,可却没有回音。”

    郭大靖相信方正化没有说谎,这件事情之所以没有落实,可能崇祯不太重视,其次则是大明的官僚系统和行政执行力已经低下到令人发指。

    恐怕就算崇祯下了圣旨,各地官府也不会上心,更能取信于百姓,改种他们并不熟悉的作物。

    郭大靖无奈地摇了摇头,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王朝末日的种种衰败之象。

    这是一场天灾人祸交织的浩劫,郭大靖为之心痛,却又无奈无力。能让他得到些安慰的,是他在力所能及地挽救着大明子民的生命。

    尽力了,就问心无愧。

    郭大靖坐在马上的身体重新挺直,眼中又闪现出自信而昂扬的光芒。

    现在,他正在进行着一场伟大的事业,其意义重大到关系到整个华夏的命运。

    虽然没人相信,就是现在颓势尽显的建虏,会窃据天下,耗尽华夏民族的气运,并陷入到屈辱至极的黑暗年代。

    ………………

    而就在郭大靖率主力中途改道,扑奔鸦鹘关的第二天,济尔哈朗、杜度率领八千精骑赶到了赫图阿拉。

    只是差了一天,形势已经难以挽回。

    星夜赴援完全失-->>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