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1. 顶点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偷龙转凤
  4. 19、第十九章 将军
设置

19、第十九章 将军(2 / 2)


至于夏侯平宁的传奇,则是从她的“杀夫壮举”开始的:据传,她与丈夫康思杰的感情本来还算不错,康郑之乱爆发时,夏侯平宁甚至已有了两三个月的身孕。但战乱一起,一切都变了、颠覆了。当是时,在京城任职的康思杰得到父亲造反的消息以后,第一个想法就是逃,第二个想法就是挟持夫人一起逃——他夫人好歹是个得宠的公主,怎么也能帮忙阻一阻追兵吧?只要逃到他爹的地盘上就万事大吉了。然而康思杰怎么也想不到,他带着几十亲兵才跑出京城没多远,被捆成粽子扔在马车里的夏侯平宁竟“陡然暴起、夺刀斩马”——趁着康思杰坠马摔落之时,夏侯平宁反手一刀就削掉了丈夫的头!

然后,夏侯平宁“恩威并施、收服众人”,带着那几十个亲兵又回到了京城……这一段故事,夏侯宣每每读之,都会倍感刺激,更觉豪气大生。多年以来,他模仿夏侯平宁虽带着功利的心思,却也是真正敬服那位奇女子。

而且夏侯平宁智勇双全,玩政治斗争的能力也不弱。当年她杀了丈夫、回到京城之后,很多人都不理解她,非但不把她当成英雄,反而处处责难。夏侯平宁不争不辩,她只做两件事:堕胎、出家。用这两件事彻底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后来,战况胶着,各路节度使都蠢蠢欲动:有的直接叛乱,有的作壁上观,还有的带兵来京,名为勤王实则夺权……大魏夏侯氏的政权岌岌可危,魏玄宗就是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惊惧而亡”了。

魏中宗匆忙继位后,眼看着大魏内忧外患、满目疮痍,而且军心散乱、良将难求,愁得他头发都快掉光了。便在那时,在道观里清修的夏侯平宁托人给中宗带去了几本她自著的兵法,初步展现了她的军事天赋。不过中宗一开始并没重视夏侯平宁,直至京城被叛军攻破,中宗与一众皇亲国戚、残兵败将们在落荒而逃的路上,终于是亲身感受到了夏侯平宁优秀的组织能力。是以一行人逃到陪都之后,中宗便咬着牙下定了决心,封夏侯平宁做了三军统帅。

在那以后的十多年里,夏侯平宁以女子之身带兵遣将、力斗各路诸侯,打到最后,中原一片狼藉,但大魏终究还是惨胜了,保住了大半壁江山——战至那时,康姓逆贼已尽数身亡,郑之绪也早就死了,但他的子侄们却是收拢了残兵北上建国,国号为燕,并追封郑之绪为北燕□□。

可惜夏侯平宁在率兵北上扫灭燕国的路上,就因旧伤复发而离世了。没了她,加之西蛮人趁势崛起,中宗便在大臣们的怂恿下放弃了继续再战的念头,与北燕签订了和约,守望相助,共同防御西蛮人的入侵。

由此想来,未能扫灭北燕必是昭圣长公主临去之前的心头大憾——夏侯宣视她为偶像和榜样,所以宁死不愿和亲北燕,这岂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吗?所以皇帝很可以理解夏侯宣请战的心情,并也愿意给予他的掌上明珠一次机会。

话说,即将获封将军的夏侯宣有没有可能成为夏侯平宁之后的又一位传奇公主?也许行,也许不行,也许他的故事将更加传奇……谁知道呢,且看着罢。

次日,大朝会,众臣上殿。

别看皇帝外强中干,他的性子却是颇为固执的,一旦下定了决心,那还真不是开玩笑的——待诸大臣就位以后,皇帝立即示意随侍太监宣读圣旨:敕封陇州刺史郭令珣为平蛮大将军,主领率军之责;敕封镇北侯世子陈长清为平蛮左将军,长公主夏侯媗为平蛮右将军;旬日之内,平蛮军择黄道吉日誓师出征。

可惜宣旨的时候,夏侯宣不在勤政殿上,无法就近旁观徐丞相的脸色变化,但想来应该是很好看的,至少能让皇帝看着乐一乐。

徐丞相这回是真的懵了,那郭令珣和陈长清的军职,早在先前的几次朝会上就基本定下来了,所以没什么问题。可……那个长公主是怎么一回事?平蛮右将军?他老人家该不会是耳背听错了吧?!

在恭听圣旨之前,徐丞相一直认为平蛮右将军的职务不是落在他的嫡孙头上、就是落在他的党羽头上,总之跑不出他的手掌心——千万不要因此而觉得徐丞相很傻,他并不是不知道皇帝忌惮他,但按理说,这个军职还真是该他的——话说皇帝派大军出征,什么最重要?不是胜负,而是平衡。

一支军队的将军们绝对不能出自一家或是一系,否则一个说不好、他们领着军队一起造反了,皇帝找谁哭去?

看看这一回,朝廷出兵平蛮,大将军郭令珣是资历很深的老牌大将,二三十年前就跟着镇北侯守边打仗了。所以他毫无疑问是镇北侯的嫡系,他把镇北侯看得比亲爹还亲。而左将军就更不用说了,镇北侯就是他亲爹。那么最后这个右将军,再怎么样都不能让镇北侯一系的人来担任了。

徐老狐狸早就算准这一点了,而且他还掰着手指数一遍:皇帝若是不用他这一系的人,还真找不出什么人来做这个这右将军了——右将军这职务是可以让个懂军略的文官来当的,而文官嘛,大多数都是他老徐家的学生,妥妥的。

结果万万没想到啊,皇帝居然让他的女儿做了这个右将军!

这太不妥了,徐丞相当然要站出来反对。但事到如今,圣旨已下,他基本上是回天乏力了:这场仗是肯定要打的,之前徐丞相也是赞成的、支持的,甚至连军械军粮都准备妥当了,所以他是不可能自打嘴巴来反战的。那么徐丞相就只能把矛头对准夏侯宣了——可他还能说什么呢?无非是公主年少、而且还是女儿之身,不适合当将军,请陛下三思之类的。

但皇帝只需把昭圣长公主的例子搬出来,就可以“镇压”徐丞相了。况且皇帝还说了:公主就相当于他的耳目,可以让他随时知道边军的战况……怎么,丞相有意见?是不想让朕耳清目明吗?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徐丞相败退了,他的大招“两封国书”,彻底败在了夏侯宣出其不意的“连环三拳”之上。

“殿下高招,当真了得,靖安佩服至极。”——长公主做了右将军的事,很快就如风一般传出了宫外。朝会结束后的下午,夏侯宣照例来到会仙楼与齐靖安“约会”,才一进包间,他就被齐靖安满含敬佩之情的灿烂笑容晃花了眼。

笑着眨了眨眼,夏侯宣悠然道:“靖安,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从属官了。往后你要称呼我为‘将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